“ 在自己身上,克服这个时代。”--尼采
这里讨论的虚无主义主要是生存论方面的
令人震惊的是,很多人未经过反思就称人生没有任何意义。现代人几乎不假思索的认为: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。
问题是,什么是意义,什么是无意义?很多人说不出一个所以然。为此,他们断然认为————人生是无意义的。
关键是,意义是什么?意义在中文的语境里,通常是指词的含义,比如说“中文”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?
还包含人的一种价值判断,简单地说,人对事物都会产生某种价值倾向,比方说对好吃的食物,我们可以得出,这是美味的,对我有价值,所以我去吃它。
还比如说,人生是短暂的,短短几十年一眨眼就过去了,所以是人生是无意义的。
这里存在着一个明显的跳跃,究竟是什么让人们认为人生是无意义的?是短暂吗?
因为还通常有这样一种观点,人生只有一次,所以人生是珍贵的。 珍贵的通常更有意义。
而且我们还会发现,有的人认为人生是珍贵的,因为生命是珍贵的,人生也是一种生命,所以人生也是珍贵的,人生有意义。
但是,我们发现,所有论证人生无意义的论证和通常意义的论证结构是一样的。
因为A是B,所以A是C。
比如人生是B,所以人生是C。在这里C往往是意义或者无意义。
这种论证是不正确的,人生是B,不代表人生是C。这里必须有一个如果B,则C。
这个如果B,则C,就是一个人的意义观(也就是价值观)。
为此,我觉得可以下一种定义。意义是指个人对某件事的价值倾向,这种价值倾向是依据某个价值观来的。
我们可以区分三种虚无主义————
1是有成形的意义观,在这种意义观下,人生是无意义的。
2是没有成形的意义观,因为没有这种意义观,所以人生是有意义的还是无意义的是不可以判定的。
3是认为没有一种意义观比别的更值得借鉴。
一个人的想法总是和时代相联系,对此,最好先考察这个时代。
我们接下来来探讨虚无主义的土壤,为什么这个时代是比其它的时代更加虚无?
现代性
在这个时代,想要思考任何问题,现代性永远是一个切入点。
马克思有关现代性有一个绝佳的论断: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、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。(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民族国家)
现代性就是指和以前那个社会不同的社会,
个社会有不同的意识形态。在以前的西方社会,人可以在宗教中寻找慰藉,现代人更倾向于在民族国家和利己主义中寻找慰藉。为什么现代社会
如此的分裂,呈现出这么复杂的意识形态?
1.逃避自由的心理模型
个体化一方面使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自由,同时也使人远离了原始关联,因而产生不安和孤独感。获得自由与感到孤独是个体化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,
自由越多,人生的无意义感和无权力感就会越强烈。为了克服孤独感,人类就想逃避自由。 ---弗洛姆《逃避自由》
西方哲学家们在17世纪之后推动了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。
然而经过启蒙的人是精神分裂的人。
“要追求独立思考,要时刻反思自己。”这句话是相当政治正确的一句话,但反映了现代人普遍的心里特征:不停地自我审视。
而这带来了主体性的彻底膨胀。
主体性彻底膨胀的后果就是产生了存在主义,在存在主义那里,主体性被上升到至高无上的位置(甚至取代了上帝)。
萨特的唯意志论认为人是彻底自由的,“我”是一个规定性的东西,它同时规定了“非我”的东西,假如说人绝对自由,那么,等待着他的是绝对的责任和彻底的虚无。这也是萨特最后得出的结论,主体即虚无。而且萨特其实犯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,他认为主体负有全部的责任。
那么,一个发疯的人和一个醉酒的人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吗?萨特无法区分能为自己负责的意志和不能为自己负责的意志。也就是说,他无法确定哪个是真正的主体,只能凭借经验。
那关键的地方来了:新的生活根据是什么?
曾经神是人的生活标准,现在,人成了什么?或者说,对一个自由人来说,他生活的根据在哪里?
对这种生活根据的回答是所有哲学最核心的起源。
康德给出了答案:人为自己的行为立法。
很可惜,所有这一切都呼唤着一个新的神明,而这一个神明一定带着神秘性在里面。
哲学和文学某种程度上就是这个神明,它扮演的就是这么个复魅的存在。因为它假装让我们相信,里面带有某种“生活的本质”或者“生活的方向”在那里面,但是,有吗?真的存在这么个东西吗?
再激进一些,我们是不是在相信哲学和文学的无所不能?甚至是说,在现代性和主体性这里,我们需要某种东西,某种超越性的东西。
这就是现代性和主体性的危险之处:我们每个人在心理结构上都在呼唤一个主人。
这就是启蒙的失败,现代人所遭遇的精神状况恰恰证明了启蒙的失败。
这也是现代性最核心的问题,我们已经找不到一个共同的合理的伦理学愿景了,我们只能再去呼唤一个主人而且无法得到一个共同的主人,在这个意义上,现代社会不停出现的宗教返潮和民族主义就不奇怪了。
2.科学的兴起和祛魅
对科学的崇拜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。几乎没有人不承认科学带来的巨大生产力,科学技术在衣食住行方面发挥了巨大的影响。随之而来的是马克思韦伯说的“祛魅”。以往的世界是充满“魔力”的,因为人对世界过于无知。
现代科学创造了一种对同质化的崇拜:我们本质上和石头没有什么区别,都是原子组成的。现代科学为人类提供的宇宙观,是目前虚无主义的主要来源。
现代性与虚无主义
1.上帝信仰的失去
没有上帝,就不存在有意义和有价值的生活。这是一种价值客观主义,是说人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,意义也是客观存在的。造物主创造了人,给予了人生命,就像人造出工具,为工具赋予价值一样。剪刀的价值在于人的使用,而人的价值被上帝所决定。有相当多的哲学家
认为否定了这种做法(设立一个超越者,再为有限的人的存在赋予意义的做法),人生就不具备意义可言。加缪,尼采,萨特,克尔凯郭尔或多或少都持有这种观点。这是西方独有的思乡病,当现代性威胁到一神论的地位时,虚无主义很自然的出现了。
尼采说:虚无主义,是最高价值的陨落。斯宾格勒则在《西方的没落》中提到,宗教是西方文化的一个本质,一个没落代表着另一个跟着没落。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在《群魔》里也提到这种观点。
2.科学实在论
人和物是同一种东西,本质上,人是基因环境等等的作用物,在《人是机器》,《自私的基因》,《人类简史》是这种观点的代表。人和物的界限被抹去了,只剩下物。
在这种意义上,不存在意义,意义是人主观的东西,而且往往在还原论下被解释成“欺骗”。而且,事实和价值的二分也在此列,认为人的意义,价值判断和客观世界是分离的。
3.痛苦
我们可以看到,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,存在着普遍的痛苦,佛教徒就视人类的生命轮回为“一种大苦”。
人类的痛苦:生老病死以及精神上的痛苦。
动物的痛苦:自然界的弱肉强食,许多生产效率很高的食品“工厂” 等等。
在《生命的意义》 里,作者弗兰克在犹太人集中营中遭受长时间的折磨与拷打,死亡的威胁,在集中营里,犹太人的生还率仅为二十六分之一。而且有许多从中生还的犹太人,在逃出后依然选择了自杀。
4.死亡和时间的威胁
在许多文化里,死亡意味着终结。特别是在现代的无神论世界观下,死亡意味着--绝对的虚无。不再有意识,不再有一切。(死亡是个体的终点。)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虚无主义,人死后不再有人,于是一切就没有了差别。
《存在与虚无》里提到了这种观点,主体的意识是意义的唯一来源,如果意识都消亡了,意义自然也不能幸免。
在时间的洪流中,主体是变化的,不存在一种永恒不变的主体,主体的有限性会导致某种虚无主义。
5.与确定性相关的理由
1)休谟揭示了一个恐怖的世界,在那里,我们没有可确定的东西,人的认识来自经验,经验不是真理。
2)那么,人何以对自己的想法抱有信心哪?毕竟,人的一生所能了解的只有一小块。如此以来,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领域中打转,这种主张叫做视角主义。尼采和斯宾格勒支持这种想法。
这种虚无主义叫做认识虚无主义,这会很容易通往生存论虚无主义。“不知道把他的希望寄托到哪个地方,或者他会把希望寄托到每一个地方或任何一个地方,但仍然找不到答案。”这种情景,就是虚无主义。
6.意志自由所致的虚无主义
在2.中,人是被彻底决定的,他无法改变自己的状况,但在6.中,人是绝对自由的,讽刺的是,这同样通往虚无主义。见1.《逃避自由的心理模型》
超越虚无主义的路径:
1.重建形而上学
宗教的陨落和对科学无止境的崇拜,以及决定论和意志虚无可以参考这条。这是一条最为保险的路,本体论认识论宇宙论的改变会使人的伦理学改观。
以往的哲学家门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形而上学,这些繁杂的形而上学为人的意义是什么提出了各种解。
其中,我最喜欢的是斯宾诺莎
2.通往真正的唯物主义,对现代性和形而上学展开彻底的批判
马克思则通过对历史的内在有意义的信仰,对观念论的倒转,超越虚无主义,海德格尔说,马克思对历史的把握超过所有哲学家。
马克思曾经这样论述唯物主义:不是抽象的形而上学,而是现实的感官的经验材料。很多受高中政治课本毒害的人以为唯物主义就是科学实在论,这是大错特错的,马克思认为,“原子也是人脑海里的东西,也是一种设想”。
形而上学思辨是不重要的,重要的是你和你所在的现实世界,而且马克思提出了一种叫做社会关系的东西,每个人都受社会关系的影响,而在这里,提出了所谓的历史唯物主义。历史是有方向的,马克思主义者恰恰朝着历史所要求的方向前进。
此外,资本主义里人被物化,也是虚无主义的重要的源头,人沦为了物一样的存在,而资本成为了新的大写的人。在资本主义社会,重要的是资本的自由而不是人的自由,人被禁锢在各种流水线上,无论是教育的还是工厂里的。
也就是说,人被当做物和把他人当做物来看待,解决虚无主义不是从它的纯观念出发,而是看到它的土壤所在,是什么样的社会结构最终酿造了这么一个怪物。但是,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需要重建的,
文化马克思主义在某种程度上,和1.3.4.是同一种东西。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里的人仍然是不自由的,这句话大体上是正确的:在工厂里007和在大厂里996的人从未自由。只要人还需要为自己的
生产物质资料费劲自己接近2/3的时间,人就不自由。
马克思完成了对观念论的超越,通向了和现实相关联的道路。
3.走向语言分析,消解问题
维特根斯坦认为,世界的意义在世界之外。像是道德伦理之类的东西是神秘的,是不可解的。简单的说,不再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,因为这个问题和一根针上有多少天使一样荒谬。
然而维特根斯坦也不得不承认,这其实是一种伦理学主张。《逻辑哲学论》是一部伦理学著作。
4.后现代
不认为人生有没有意义很重要,消解掉人寻找自己存在意义的行为。后现代就像剥洋葱一样,无穷的万华镜令人炫目。
后现代更像是一种冷漠的态度,它和弗洛伊德和斯宾诺莎一样,因为没有意义,也没有无意义,因为没有了希望,也没有了绝望。
5.尼采的唯意志主义
尼采通过对形而上学的倒转完成了形而上学(海德格尔语)。
尼采如此完成了对虚无主义的解决:
宇宙论虚无主义 永恒轮回 在线性时间观里,存在两种路径,一个是死了什么都不存在,一个是末日审判。前者导致一种庸俗常规的虚无主义,后者通往了天国的审判,完成了上帝对人的意义的客观化
在永恒轮回这里,虚无主义失去的它固有的土壤,生活就像西西弗斯的巨石一样,是一个永不停息的战场。
本体论,生存论虚无主义 权力意志,权力意志是追求意志的意志,追求意义的意志
伦理虚无主义 尼采是一个伦理虚无主义者,他主张用超人的道德取代奴隶的道德
认识虚无主义 尼采是一个认识虚无主义者,在他眼里,真理是静止不动,而世界是流动的。他是一个著名的视角主义者。
有办法能解决虚无主义并提供一种完美的完备的伦理愿景吗?我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能。而且现代哲学家们也早就放弃了这种幻想。
但是,这并不意味着虚无主义就是答案。虚无主义有明显的宗教背景和极强的伦理学愿景,是西方一神教崩溃后的产物。反驳虚无主义从单纯的概念论证上是很难的,实际上反驳任何一种伦理学在逻辑上都是很困难的。
伦理学的东西总有一个基地,这个基地不可能被逻辑证实或者证伪。反驳陷入虚无主义在实践中只需要一个愿景就够了。无论这种愿景是去码头吃薯条还是什么。
尽管我们对意义一无所知,但人总是渴望有意义的生活。只要人不是对现实的苦难无动于衷,他总归不是一个虚无主义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