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| 文章| 资讯| 行情| 企业| wap手机版| article文章| 首页|会员中心|保存桌面|手机浏览
普通会员

易达信息科技

企业列表
新闻列表
推荐企业新闻
联系方式
  • 联系人:依依
友情链接
  • 暂无链接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汤素兰:对我们而言,文学到底有什么用
新闻中心
汤素兰:对我们而言,文学到底有什么用
发布时间:2024-11-18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1        返回列表

汤素兰:对我们而言,文学到底有什么用

不久前,儿童文学作家、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汤素兰来到“齐鲁大讲坛”,以“文学的力量”为题,讲述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,文学之于我们的意义。

我们都是“吃”故事长大的

在北京的中国现代文学馆门前有一块石头,上面刻着巴金先生的一段话:“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,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,他们教育我们,鼓励我们,让我们做得更好、更善良、更纯洁、对别人更有用。文学的目的是使人变得更好。”

我想,这就是为什么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,还会有那么多人愿意去阅读文学作品,还会有那么多作家愿意从事写作的原因。

文学为什么会让我们变得更好?因为作家是会讲故事的人。故事像面包一样,我们吃了面包会长身体,而我们“吃”了故事则会增长智慧。从很小的时候开始,我们就听故事,并沉浸其中,是故事哺育了我们,让我们弄懂了这个世界。在建构世界的过程中,故事也建构了作为其中的存在者的我们,然后我们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,通过故事塑造出一个自我。所以,我们都是“吃”故事长大的。

在很小的时候,家长告诉你不要说谎,你可能记不住这句话,但当家长告诉你《狼来了》的故事时,你一下子就记住了。而故事如何塑造了我们自己呢?有一部文学作品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问题,那就是《一千零一夜》。故事说的是有一个非常残暴的国王,每天晚上要杀一个姑娘。后来,一个勇敢的女孩进了王宫,每天晚上给国王讲故事,而每当讲到故事最精彩的时候正好天亮了,国王想知道故事的结局,得第二天晚上继续听。就这样,她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的故事。这些故事都是惩恶扬善的故事,最后国王被感化了,娶了这个姑娘做他的王后。《一千零一夜》是阿拉伯民间故事的全集,而民间故事正是代表了我们人类自身、我们集体的一种道德和情感。其实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,文学可以塑造我们的文化,文学可以塑造我们自己。

观察就是“眼睛的采访”

我想说说文学的“七种力量”。

文学的第一种力量,是让我们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。有这样一句耳熟能详的话:“生活中不是缺少美,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。”文学作品正是作家用自己的眼睛发现这个世界,然后再把这些发现写出来。作家格非说过,作家就是观察者。当然,这个观察者要有足够的敏感性,需要有一定的学识,也需要有自己的思想。

当你学会了像作家那样观察时,你也就有了一双发现这个世界的慧眼。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、有计划的、有方向的,也是比较持久的。所以,我们把观察叫作“眼睛的采访”。

比如,一位小学四年级的小朋友这样写《躲猫猫》:“太阳,是我们的好朋友,我们和他一起躲猫猫。晴天的时候,我们躲他,阴天的时候,他躲我们。雨天的时候,嘘,我们都躲了起来。”这是小朋友对世界的发现,对人和太阳之间关系的一种发现。

每家门前都有一个鞋垫,我们通常回到家的第一个动作就是脱鞋。但是,有一位台湾作家却发现了鞋垫的“秘密”。他写道:“我回家把鞋脱下,姐姐回家把鞋脱下,哥哥、爸爸回家也都把鞋脱下。大大小小的鞋是一家人,依偎在一起,说这一天的见闻。大大小小的鞋,就像大大小小的船,回到安静的港湾,享受家的温暖。”作家用他的眼睛发现,门前的鞋其实就是一家人。所以,文学让我们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,有了对生活的发现,你才能用心去感受。没有了发现,生活是索然无味的;而你有了发现,生活就变得充满滋味。

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,一定要有好奇心,所以,像孩子那样保持好奇心是极其重要的。任溶溶先生今年已经96岁了,他曾经写过一首诗《狗叫》,写他到香港讲学时的经历。“我对门是一排别墅,偶然一声狗叫: !猛一下子到处狗叫,从别墅这头到那头。难道对门家家养狗?我忍不住往外瞅瞅。不不,养狗的只有一家,其他叫的,是小朋友。你看他们伸长脖子,大叫特叫,把狗来逗。他们越叫越是来劲,汪汪汪汪, !大家倒是看看那狗,它好奇地侧转了头,干脆静下来‘听’热闹,竖起耳朵,闭上了口。”任溶溶先生教会了我们要有好奇心,才能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。

在书里读到新鲜的想象

文学的第二种力量,是它可以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。

想象力是五官之外的第六感官,想象是人在以往认识的基础上创造形象的心理过程。有想象力的人,就有创造力。但想象不是无中生有的,阅读是最好的方式,尤其是文学阅读,能够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。

我是一个童话作家,大家经常问我:为什么你有那么丰富的想象力?因为我喜欢阅读,我在书里读到那些新鲜的想象,就经常会思考作者是怎么想出来的,然后我会去学习。而且,我特别爱做“白日梦”,我的很多童话故事都是做“白日梦”时想象出来的。

比如,去年一位东北的朋友给我寄来了榛子。我一边吃一边想:要是有一天我的牙都掉光了,我该怎么吃榛子?我想这个世界上最爱吃榛子的就是松鼠了,如果我朋友给我寄榛子时,同时快递来一只松鼠,当我打开箱子,一只松鼠从里面跳出来帮我剥榛子,那该多好啊。后来我根据这个想象写了一篇童话故事。

这是一位小学四年级小朋友写的《锯春风》:“春天,我在家里种凤仙花。种子,那么小,过了几天,小种子长出了小苗,叶子的边缘长着锯齿。原来小苗用自己的锯子把大风锯成了小小的春风。”读了这篇短文,我每次看到凤仙花,都会想到那些叶子上的锯齿。

在我看来,想象力的来源其实有三个,第一是书籍,第二是生活,第三是大自然。而文学阅读是激发想象力、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来源。

阅读让心灵得到熏陶

文学的第三种力量,是能让我们的心灵更加丰富。

我们人类的生命长度都差不多,哪怕科学技术再发达,人类的预期寿命也不过150岁。但是,人的心灵宽度是无限的,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个非常丰富的心灵世界。通过阅读文学作品,通过阅读别人的故事,我们恰恰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。

阅读是让心灵得到熏陶的过程。什么叫熏陶?熏陶是一个接触的过程,是被一种思想、品行或习惯所濡染而渐趋同化的过程。我们在书里会寻找到很多共鸣。

曾经有一个9岁的小朋友读了安徒生的《卖火柴的小女孩》后写了一首小诗,当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次比赛中获得了大奖,题目叫《别问我这是为什么》。诗里写道:“妈妈给我两块蛋糕,我悄悄地留下一块,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。爸爸给我穿上棉衣,我一定不把它弄破,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。哥哥给我一盒歌片,我选出了最美的一页,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。晚上我把它们放到床头边,让梦赶快飞出我的被窝,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。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,把棉衣送给她去挡风雪,再和她一起唱那最美丽的歌。你想知道她是谁吗?请你去问问安徒生爷爷,她就是卖火柴的小姐姐。”

阅读,让我们的心变得更加柔软,更有同情心、更有爱心,让我们的心灵世界变得更加丰富。

好的故事会让我们反省

文学的第四种力量,是能让我们获得智慧。智慧和知识是完全不一样的,有的人有很多知识,却没有多少智慧。

作家沈从文先生的墓非常朴素,只有一块小小的石头,石头上刻着这么几个字:“照我思索能理解我,照我思索可认识人。”也就是说,像他一样思考,可以认识自我,也可以认识他人。所以,在阅读的过程中,我们可以学会认识世界、认识生活,获得智慧。

有一个故事叫《爱心树》,讲的是一个男孩和一棵树的故事。一个男孩和一棵树是特别好的朋友,男孩和树一起慢慢长大。男孩要到远方去,树有什么可以给男孩呢?树说,你把我的果子拿走吧。于是男孩摘下了所有的果子。男孩需要房子,树说,你把我的树枝都拿走吧,于是男孩用树枝建了房子。男孩想到更远的地方去,离开故乡。树说,你用我的树干做一艘船吧。于是男孩拿走了树干。多年以后男孩回来了,回到了树的身边。树说,我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你了,我只有一个树墩子,你可以坐下来。男孩说,我也不需要什么,我恰恰需要一个树墩坐下来休息。

在阅读这个故事的过程中,我们是否会不断问自己:你是那个男孩还是那棵树?对于家长、对于长辈、对于这个社会,你索取了什么?又有多少回报?这样的故事会让我们反省,会让我们认识这个世界,然后探究真理和真相。

“从歧路上观察到正路上去”

文学的第五种力量,是让我们变得更加勇敢和正义。

我们的世界要变得更好,需要勇敢和正义,而且要敢于批判,促进变革。文学往往就有这样的作用。虽然文学家不是历史学家,也不是社会学家,但他们可能更敏锐地感觉到社会的变化。所以,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:“教育他的时代,是每一个作家应该向自己提出的任务,否则他只是一个逗乐的人罢了。”郁达夫也说过:“善于观察的人,虽不是神仙,虽不是预言家,但他却能从现在观察到将来,从歧路上观察到正路上去。”

安妮是一个犹太女孩,她用短暂的生命写下了《安妮日记》。所有知道她故事的人,没有不对纳粹的残暴表示愤慨的。这就是文学的力量。

美国南北战争结束的时候,林肯总统说:引发这场战争的不是他,而是一个女人。她就是《汤姆大叔的小屋》的作者斯陀夫人。《汤姆大叔的小屋》第一次把美国黑奴的悲惨生活呈现出来,激起了很多人的愤怒,同时也激起了北方很多人对黑奴的同情。所以,好的作家总是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时代精神,推动社会进步,甚至超越时代、预见未来。

正因为作家的作品里有这样一种力量存在,所以它会教我们去关心社会和他人,同时学会思考,去承担责任,改变社会。

让我们感受语言的魅力

文学的第六种力量,是让我们感受语言的魅力。

文学终究是语言的艺术。而我们的存在和思索,都会以语言的形式反映出来。

看上去写作是最不需要天赋的,因为会说话就会写作,但恰恰文学是最难的。英国作家康拉德说,一个作家“必须力求达到雕塑的造型,达到绘画的色彩,达到最高的一种艺术,就是音乐所能激发联想的魔力。也只有坚决彻底地致力于形式和内容的融为一体,只有毫不懈怠、永不气馁地注意词句的结构和音调,才能接近造型、色彩之美,才可以迫使千百年来被人随意滥用,以致棱角磨尽、面目全非的老词旧字,暂时在平庸的字面上闪现一下神奇联想的光辉。”所以,文学是语言的艺术,但不是所有的语言都能成为文学。只有语言表达得够艺术,才能成为文学。

台湾诗人林良有一首诗叫《公共汽车》,诗是这样写的:“这个有轮子的艺廊,挂满了一幅幅充满个性的人像画。这个巡回图书馆,装满了一本本人的故事。民俗学社会学现代文学,这个旅行学府为你开了好几门课。只要缴上小小的一张申请书,你就能得到最平等的接待,成为这个铝房子里的人。沙丁鱼罐头的想法,是错误的。”诗人把我们习以为常的公共汽车,用特别艺术的文字描述出来,但是一般人想不到。这就是语言的艺术。

文学能够让生命永恒

我认为,我们的文学写作和艺术表达,最终是为了让我们的生命能够存留下来,让生命能够永恒,因为我们的生命注定是要消失的,但是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,通过对生命存在意义的解读,那些曾经存在过的生命会一直留在我们的文化中。比如明代于谦的《石灰吟》,借石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:“千锤万凿出深山,烈火焚烧若等闲。粉骨碎身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。”所以,文学的第七种力量,是让我们的生命能够拥有永恒的力量。

我自己写过一个童话,叫作《长生不老的故事》,也是来自于自己对生命的感受。故事讲的是三个姐妹都渴望长生不老,大姐听说生命在于运动,就不停奔跑,最后她成了风的一部分。二姐听说生命是静止的,最后成了山上的化石。最小的妹妹在家里等姐姐们归来,她就结婚生子,把大姐、二姐的故事告诉她的孙女,这样故事代代流传了下来。在我看来,故事才是长生不老的,因为故事代代相传,所以他们的生命才流传下来。

什么样的故事最具有撼动心灵的力量?英国作家钱伯斯说,没有哪一本教科书可以教会我们如何写作,但是一个15岁的犹太女孩却教会了所有人如何写作,她就是安妮。第一,她是一个出色的讲故事的人,她当年为了逃避纳粹的追捕,被关在一个狭小的密室里,记录了自己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。第二,她写自己的故事,以自己为标本来研究生命。她热爱写作,因为写《安妮日记》,她忘记了恐惧,忘记了密室外面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世界。所以《安妮日记》才具有如此震撼心灵的力量。如果说故事的根是真实的生活和真切的体验,那么故事的生命取决于作家在故事中所彰显的生活信仰和价值观念。